厦门社区-您身边的好厝边

搜索

陈嘉庚先生手书《集美小学记》背后的故事和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5: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小手书里的教育救国初心

  ——陈嘉庚先生手书《集美小学记》背后的故事和启示

  陈嘉庚纪念馆第二展厅中展出着陈嘉庚先生撰文并亲笔书写的碑记《集美小学记》复制件。近日,笔者带着崇敬的心情结合相关史料认真学习了这份文献,深有体悟。

  嘉庚先生手书的《集美小学记》,是一份很珍贵的文献。该碑记由嘉庚先生撰文并书写于1921年12月。全文267字,里面表达了6层意思。第1层阐述了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的初心。在新加坡经商致富后,见到祖国衰落民智不开,“以为改进国家社会,舍教育莫为功”,决心发展教育改变国家的命运。第2层是简述1913年开始在集美创办集美小学的经过。“假集美祠堂为临时校舍,行开幕式。数月,填社西鱼池为校址。迄仲秋,新舍落成,乃移居焉”。第3层是到1921年左右,校舍不敷使用,需要继续扩大规模,为集美小学迁建新址。“五年以来增筑师中校舍于西北隅,彼此逼处,既碍观瞻又妨管理,乃思有以移之”。第4层是讲述了寨内社的历史由来和现状。特别是郑成功抗清的事迹和在集美寨内社的遗迹,对遗迹要妥善保护以供后人纪念。“今城圯而南门完好,颇足表示我汉族独立之精神,敬保存之,以示后生纪念”。保存下来的南门,就是今天延平楼前“延平故垒”遗址。第5层是出资购买寨内社土地,用于建设集美小学新式校舍(即延平楼)。第6层讲新式校舍所在地的地理特征。“据闽南大陆南端,临海小岗特起,与鹭屿高崎相犄角,洵一形胜地也”,拟建百尺钟楼以为入境标志。在此地建钟楼的计划未付诸实施,但后来学村标志性建筑南薰楼就位于延平楼西侧。

  新教学楼于1921年12月奠基,1922年落成并命名为延平楼以纪念郑成功。当时的延平楼与今天的延平楼风格迥异,楼高三层共30间,面积8416方尺(见陈少斌《风雨沧桑延平楼》),中部是重檐歇山顶,两端为西式双坡顶,砖墙,白灰墙面。

  该碑于1921年12月立于延平楼前。在抗战中与延平楼一起被日军炮火击毁。1952年,延平楼原址重建,仍作为集美小学校舍直至1965年集美学校校舍大调整。校舍大调整后,集美小学迁往嘉庚路现址,延平楼移交集美中学。但该碑在毁坏后并未重立,幸有图片留存了下来,使得碑记得以复制后在陈嘉庚纪念馆展出。

  该碑记由嘉庚先生亲笔书写,从拓片中我们可以考察嘉庚先生笔迹的书法特色。这篇碑记,作为书法作品,体现了嘉庚先生儒商本色。嘉庚先生十分喜爱书法艺术,在读私塾时就已经打下书法基础,此后在繁忙经商、办学和社会活动中,他以书法修身养性,勤学苦练,并终有所成(参见张培春《陈嘉庚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嘉庚先生留下的手书长篇楷书碑文并不多,集美现存只有集美解放纪念碑284字碑文为嘉庚先生手书,因此愈显出《集美小学记》拓片的价值。而且嘉庚先生一生创办了那么多学校,却只为集美小学写记立碑,说明集美小学作为集美学村第一所学校在先生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这篇碑记中,笔者得到了三点启示:

  一是始终不变的教育救国初心。在1919年6月嘉庚先生第5次回国到1922年3月第6次出洋之间不到3年时间里,嘉庚先生连轴转地办成多件兴学大事:创办厦大、厦大群贤楼群奠基、聘叶渊为集美学校校长、创办商科和水产科,同时在集美学校开启了大规模的校舍建设,1920年建成了立德楼、立言楼、约礼楼、博文楼,1921年建成了即温楼、尚忠楼、诵诗楼、明良楼,并开工建设延平楼。创办厦大和扩建集美学校的投入,基本上都来自陈嘉庚公司在一战期间的盈利。实业一有盈余,就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这种以教育为国民第一天职的精神至今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保护文物古迹的良苦用心。环绕寨内社的城墙当时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霜,只剩残垣断壁,嘉庚先生力主将城墙南门保存下来,后来形成“延平故垒”古迹,用郑成功的事迹和精神激励集美学子。嘉庚先生在开发建设中注意保护文物古迹,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施的做法,至今值得我们借鉴。

  三是建立长远规划的巧妙匠心。围绕延平楼所在小山岗这一“形胜之地”,嘉庚先生精心规划,后来又开展了如下建设:在延平楼西侧建南薰楼群,在南侧开挖建设游泳池,在东侧不远处填海造陆连接鳌头宫建设鳌园,从而在小山岗周边打造出集美学村最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嘉庚先生这种在城市建设中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长远布局,至今值得我们效法。(集美区委党校2020年秋季处科级干部进修班方碧勇)
原文:http://www.xmnn.cn/xmnn/2020/10/14/100796453.shtml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