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的中国人,圣诞快乐着---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4 14: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个月注册了一个雅虎的邮箱,今天收到一封邮件,“雅虎祝您圣诞快乐!”,点开是一幅图,无非铃铛雪花之类,写着一句话,“圣诞将至,祝您和您的亲朋好友生活安康,工作顺利,圣诞快乐!”<br>      <br>      圣诞圣诞,是谁的诞?三千余年古国古,中国文化里是不会轻易称人为圣的。此圣者,既不是至圣先师孔老二,也不是武圣爷爷关云长,乃是耶和华的儿子,拿撒勒的耶稣。台湾地区把他的生日叫做耶诞,倒没有我们翻译得这么具有神性。雅虎公司在耶稣的生日前夕向它的成千上万个客户广发祝福以示普天同庆,它不怕持其他宗教信仰的和无神论者告它吗?如果我是穆斯林,我只认安拉是真主独一;如果我是和尚,释迦牟尼是我们的最高领袖;如果我是道士,三清天尊是我们领导集体的核心;如果我是大-法-弟-子,除了李-大-师不要跟我谈别的;再如果我是共产党员,对不起,唯物主义才是我们的圣经∶-P。雅虎是美国公司,法律意识应该是很强的了,八十年前,田纳西州一个生物学教师因为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被信基督的家长告上了法庭,说是侵害了他们家孩子信仰上帝的自由,是为历史上有名的“猴子审判”。可如果我是上面这几种人中的任何一种,你在纪念耶稣降临时祝我快乐,实在是公然的挑衅了。就是在美国,那可爱的美元上印着的“In God We Trust”,也是被本国公民起诉违宪的。人人都使用美元,但不是人人信上帝,对美国的穆斯林来说,不得不掏出一张上写“我们信仰上帝”的美钞去买一本《古兰经》,那感觉怕是与当年破四旧时和尚道士们被共产党员逼着还俗一样痛苦,罪过罪过,无量寿佛。<br>      <br>      但是大街小巷都兴奋着。五星级酒店固然立起了圣诞树,卖起了平安夜大餐入场券,就是那些无名发廊的农村按摩女,也在玻璃门上贴上了“Merry Christmas”字样,虽然她们未必念得清楚这些叽哩咕噜。甚至还有人打电话给报社要求政府在圣诞节前夜安排人工降雪,学澳大利亚人过不上白色圣诞的传统郁闷已经学到了骨子里。今天的报纸也会凑趣,做了一期“圣诞特刊”指点人们怎么卖礼物,本市那几个教堂怎么走,还提醒人们多穿些衣服,因为据说很多人都是要彻夜狂欢的。<br>      <br>      他们撒的什么欢呢?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未庄的女人们一时间最IN的作派,是见阿Q则远之,以示矢志守贞。但将近五十岁的邹七嫂,也跟着别人乱钻,而且将十一岁的女儿都叫进去了,就让阿Q很以为奇,而且想:“这些东西忽然都学起小姐模样来了。这CF们……”觉得这实在不关邹七嫂的事。网上也看到有人唧唧歪歪了,但没有多少人理会,常见的回帖是:我们不过是找个理由乐一乐,这是我们开心的借口。其次还有:过圣诞节需要理由吗?不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这其实是他们自己也说不出。<br>      <br>      我当然相信并不是这么多人都信了教,他们只是要在这一天乐一乐。虽然基督徒还是会庆祝耶稣降生,但12月25日的宗教意味在这些不是基督徒的中国人眼中已经淡出,更多地只是把这一天疑似新年。但是,为什么会选择这一天?<br>      <br>      开斋节也有很多人乐,藏历新年也有很多人乐,而且历史也不短了,这些人却并不跟着起腻,因为他们既不是回族,也不是藏族。但洋节不在此例,虽然他们不是洋人。袜子挂满圣诞树,拉起雪橇有驯鹿。Bells jingle all the way,教堂钟声倒数数。这一系列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特质所构成的文化丛,慢慢地就成了中国人度过12月25日的方式。再加上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中国人也都是生吞活剥,有板有眼,本国传统节日则是日渐式微。有道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过什么节日以及如何过法,和不同的礼仪、禁忌等等一样,被称作非比较性文化,或者叫中性文化,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中国男人好友之间可以勾肩搭背,美国人却以此为同性恋的表现;法国男人见了陌生女士可以把脸伸过去香一个,中国人怕要被警告非礼勿动。这些都是不同民族文化中特有的组成部分,但彼此之间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别,而且正是不同民族文化分野的标志。西洋节日在中国攻城掠地的过程,即是本国传统缩水变形的过程,至少在城市是这样。农村可能还保有传统文化的巨大存量,城市生活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向着西洋极力接轨,这种文化层面的断裂,又是一道城乡二元性的裂痕。<br>      <br>      所谓爱我也就爱我的狗,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才有能力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四处传播,并让其他国家在对自己物质文化顶礼膜拜的同时被自己的非物质文化潜移默化。未庄经济落后,乡下人的文化生活只能打三十二张的竹牌,假洋鬼子作为精英分子,则一定要能够像城里人一样叉“麻酱”,哪怕他放在城里的十几岁的小乌龟子的手里,也就立刻是“小鬼见阎王”。六大世家的贵族们只说圣弗朗西斯科而不说三藩,去阿拉斯加钓鲑鱼而不去莫斯科,都是套用上流社会洋大人的生活模板。中性文化的变迁走势,其实是不同文化势力的风向标,是国家实力的象征。韩国、日本文化中的汉文化元素,就是中国曾经强大的例证,但中国人很多年来又只有对西洋文化趋之若骛的份了。当然也不只中国人如此。我们班上一个尼日尔的同学说,他们那里有很多女人用药物和手术的方法把自己漂白,因为她们觉得白皮肤更漂亮。<br>      <br>      社会变迁过程中,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文化堕距”。我们的器物层面、制度层面都还与西洋相差很远,但文化层面似乎已能亦步亦趋了。很多人老是嚷嚷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把中国人的文化偏好一看,我觉得还未知得很。
发表于 2009-2-10 20: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扯淡啊,感觉你在开玩笑啊


















〖厦门空间生活网〗 你我的厦门家园,版主申请进行中,申请QQ:842062626(加入请注明:申请版主)
发表于 2009-4-19 20: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 你是不是投胎滴时候走错地方啦~``


















〖厦门空间生活网〗 你我的厦门家园,版主申请进行中,申请QQ:842062626(加入请注明:申请版主)
发表于 2009-9-29 20: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板凳都没偶的份了


















〖厦门空间生活网〗 你我的厦门家园,版主申请进行中,申请QQ:842062626(加入请注明:申请版主)
发表于 2009-10-9 2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额~~~想骂你.却不知道从何骂起.


















〖厦门空间生活网〗 你我的厦门家园,版主申请进行中,申请QQ:842062626(加入请注明:申请版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