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水库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7 10: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id="message1731029" class="t_msgfont">近日,厦门文化局副局长李云丽透露,上李水库将冲击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让人们对这个面积并不大的水库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它作为文物保护项目的价值在于哪里,为何一座普通的水库能成为“国保”?带着疑问,记者近日探访了上李水库,并请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为我们讲述厦门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历史。<br /><br />&nbsp; &nbsp; 80年前居民担水喝<br /><br />&nbsp; &nbsp; 八十年前的厦门,还是个脏乱差的边城小镇,几乎没有基础设施可言,那时根本没有自来水,人们的日常用水只能依靠开凿水井,饮用地下水。然而滨海的水井大多带有盐分,水质硬度高,苦涩难于入口,不能饮用。<br />&nbsp; &nbsp; 井水“咸”,许多居民便购买从九龙江运来的“船仔水”,其水质比岛内的井水较无盐素。水船一般停泊在第一码头附近,除一些居民自备水桶到这里买水外,不少水贩们买水后经由附近的一条小巷,再挑到各大街小巷出售给各家各户,日积月累,这条小巷便被命名为“担水巷”。而买水在厦门形成一个行业,有点像现在的桶装纯净水:哪家一天需要多少桶,供水站便送多少去。<br />&nbsp; &nbsp; 小贩们除了卖“船仔水”,也卖厦门城内的少量淡水。价钱不等,最上等的是“石泉水”,每担一角或一角五分,而十之八九的厦门居民都是用九龙江来的“船仔水”,每担五六个铜板。<br />&nbsp; &nbsp; “船仔水”虽然便宜,但非常不卫生。水船设备简陋,水装满船舱中,风吹日晒,飞尘累集。人们呼唤能方便地喝到干净的水,这一切,一些有识之士也都认识到了。<br /><br />&nbsp; &nbsp; 绅商筹办自来水公司<br /><br />&nbsp; &nbsp; 1920年,林尔嘉、黄奕住、洪晓春等31人组成了厦门市政会,推进城市化建设。而改善城市居民的用水、自来水工程建设自然被提到了议事日程。<br />&nbsp; &nbsp; 根据申报记载,1921年,林尔嘉召集许多著名绅商,集合资本筹办自来水公司,名单中并无黄奕住。一切进程很顺利,谁知林尔嘉却因身兼多职而积劳成疾,于翌年坚辞一切职务到海外养病,筹办厦门自来水公司的重任,改由“厦门市政会”第二届会长黄奕住承担。<br />&nbsp; &nbsp; 由此可以看出,自来水公司的发起倡议人为林尔嘉、黄世金等人,随后由黄奕住接棒,而并非传言中黄奕住为发起人。<br />&nbsp; &nbsp; 黄奕住等人筹办自来水公司,起先拟招募股金100万元,设一万股,每股一百元,实际集资一百一十万元。其中,黄奕住认四千股,为第一大股东。随后召开成立股东大会,组建“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公司”和董事会,黄奕住和黄世金任常务办事董事。<br />&nbsp; &nbsp; 公司成立后,工程于1924年在上海招标,结果,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以90万元中标承建。 <br /><br />&nbsp; &nbsp; 水质曾是东亚第一<br /><br />&nbsp; &nbsp; 水库的选址是个重要问题。1923年,总工程师林全成走遍厦门岛内的山峦峡谷进行选址。林全成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生,而且是鼓浪屿人,对厦门的地貌较为熟悉。因此被黄奕住以全市最高月薪聘任为自来水公司的总工程师。<br />&nbsp; &nbsp; 林全成和美国水利工程师卫根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寻找,终于在曾厝垵上李村发现一处绝佳的山谷。这里三山环抱,砌石筑坝,可将雨水和泉水集储期间,水源充沛。而这里,便是上李水库。<br />&nbsp; &nbsp; 水库于1925年正式开始建设,1926年7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开始供水;1927年全部工程完成,蓄水池最高水量为2亿8千万加仑,可供全市20多万居民9个月之用。<br />&nbsp; &nbsp; 工程建成后,厦门的居民日常用水方便了许多。穷人虽然装不起自来水,但自来水公司在全市各处设有代售水处,居民可以挑着水桶去买水,水质和卫生状况比井水和“船仔水”好得多了。自来水公司自建成后,业务也不断发展,1928年用户仅为700户,1930年增加到1200户,1931年为2375户。<br />&nbsp; &nbsp; 来往于厦门的各国商船,在试用厦门自来水公司所供之水的过程中,经过各国多种仪器的化验,确认厦门自来水的水质在东亚居第一位。厦门自来水公司由此获“远东第一水厂”之称,声名远播,中外经过厦门的轮船,都愿在厦门添水。</div><br style="clear: both"><font style="color: #333333; font: 12px Tahoma, Verdana"></fon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